毕业去哪儿 | 和喜欢的人们做喜欢的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秦燕婷,2014级文科强化班法学专业,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即将攻读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曾任校辩论队成员,南师创行副队长助理、项目副经理,班长,院辅导员助理,院辩论协会会长,院辩论队领队,鸿声工作室记者部副部长。入选校“英才计划”,曾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交流。本科期间获国家级、省级奖项9项,校级奖项20项,院级奖项5项。






“进队只是误打误撞”


全国纵横论道杯网络辩论赛最佳辩手、校六院杯最佳辩手、校新生杯最佳辩手、校仙林杯最佳辩手、第六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苏皖赛区冠军、第一届华东辩论邀请赛季军、校六院杯团队二等奖、校新生杯团队二等奖、校仙林杯二等奖……秦燕婷的获奖里有很多和辩论有关。


“当时院里组织辩论赛,同学说组里缺个人,我就想着帮忙凑一下人数。”谁曾想,这一个误打误撞就是大学四年。打完院里的新生杯,学长学姐问她有没有进入辩论队的意向。“新生杯的时候,我们的队伍叫‘错与队’,当时对辩论什么都不懂,但是每次队内讨论都看好多资料,满怀热情。记得有一次我们凌晨还在讨论,我怕吵到舍友,就在外面空地上,边洗衣服边和队友语音。”大一,担任班长,尝试采访又参与公益的她,面对学长学姐的邀请,还是因为最初对辩论的喜爱,选择了应允。






“怕吃苦又缺少热情的人不适合辩论”


对秦燕婷来说,辩论带给她第一次印象深刻的苦是第一场六院杯。本来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她觉得辩论没有拘束。结果到第一次校赛时,比赛前一天大三的学姐们来帮他们模辩,结果论点被直接推掉,稿子被批得一塌糊涂。她和二辩邱亦涵相互安慰打气着在寒冷的冬夜走回北区,重新立论改稿到凌晨两点,结果第二天论点又被学姐推翻了。那一场比赛,也输得很惨。“辩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赛前不断揣摩的辩题分析、大量的资料阅读、一次次讨论占用的课余时间,在这里付出的多与少都会在比赛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是准备充分还是心虚,赛场上,辩手们自己心里都清楚。”一开始的挫折并没有使她就此放弃辩论,反而让她更想做好辩论这一件事。


“一般辩论赛事一旦开始,就会以每5至7天一场为周期不断持续。当然,这是不断赢下去的情况啦。”大一一年的不断磨练,提升了她的基本辩论能力,大二时她接下了强化辩的大旗,成为了领队。“大一的时候上场总有学长学姐顶着,一点也不怕,到了大二自己变成这个顶着的学长学姐,就很惨了。”秦燕婷笑言。她也因此丝毫不敢松懈,怕愧对了当初的那一份信任。“最夸张的时候大概就是连着几场又要带正赛,又要带模辩,一个人同时改七个人的稿子,还要在辩题两边切换思路。但我知道各院的领队其实都是这么过来的。”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对学长学姐交到自己手中的强化辩负责,想让队里的学弟学妹们在辩论上有所进步,想守护好这个自己极其喜欢的地方。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最喜欢这里”


大学四年,秦燕婷参与公益,参加科研,有不少的人际圈,但是她认为强化辩依旧是大学四年里她人际关系的核心地带。对此她笑谈道,“毕竟花在强化辩的时间和精力最多,待在这个地方最安心,大学里最重要的人们也几乎是沿着强化辩展开。”虽然学长学姐们已经毕业,但今年的平安夜她和前副领队还是开心地跑去上海和毕业的强化辩学长学姐们一起过。强化辩就像集结的号子,与毕不毕业,身处何地无关。


“辩论讨论的时候会有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让一群人围在一起对着辩题里的国家大事、社会热点、人生哲理毫无保留、敞开心扉又理性客观地进行探讨。辩论本来就不仅仅是单纯的比赛或者口才的展现。能够真正做到如此坦诚又认真地去讨论这些离自己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的事情的人,一般也正巧是我喜欢的那类人们。”






“以后,也要继续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


 “辩论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重要的人们,它还训练了我的思维方式。针对一个具体的主题,如何架构自己论点,如何使用有效的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何完善逻辑链,得出适当的结论,这些都在一次次的辩论中不断地接受着磨炼。”在推免过程中,秦燕婷选择了知识产权法学作为自己的研究生方向。在她眼里,知识产权法学是一个带有一点浪漫气息的部门法学科,而在今后的研究生生活中,她想将辩论带给她的,切实地运用到学习和研究中去。“虽然现在身上不足之处数不胜数,但是想继续凭着对法学的热爱,一步步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法科人吧。”


编辑 | 黄思琦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